小也迷人

编者按秋色如画,铺展北疆;发展如潮,激荡草原。丰收的欢歌与发展的号角在此刻交汇共鸣,奏响了这片北疆沃土上奋进新征程的激昂乐章。值此承前启后、积蓄力量的关键节点,呼伦贝尔市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、抓铁有痕的执行力和务实高效的硬作风,全力冲刺年度目标,夯实发展之基,为实现全年精彩奋力拼搏。“两个率先”——率先在全区系统解决草原过牧问题,率先在全区建设生态安全屏障“一张图”“一张网”,是呼伦贝尔市委、市政府对发展路径的深刻洞察,是对生态底线的坚决守护。值此承启之际,继系列报道《春染北疆 实干开局》的锐意启程、《山川绿渐染 草原万象新》的蓬勃生长之后,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推出《“两个率先”做引领 全域协同促发展——聚焦呼伦贝尔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一线收获》大型主题报道。本系列报道以“两个率先”为主线,深度剖析呼伦贝尔全域协同发展的密码,旨在全景展现全市上下在“两个率先”引领下,如何凝聚共识、协同发力,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同频共振、相得益彰的创新实践与生动故事;忠实记录广大干部群众以“闯”的精神、“创”的劲头、“干”的作风,在这片希望的秋日沃土上,奋力书写守护绿水青山、筑牢北疆屏障、增进民生福祉、激发发展活力的崭新篇章。敬请关注!从莫尔格勒河九曲回肠的碧波里,读懂北疆大地的生态灵动;从敖鲁古雅驯鹿清脆的铃音中,触摸多元一体的文化根脉;从冰雪赛场健儿的激情驰骋间,感受文旅热土的活力脉动;从草原综艺破圈的传播力里,看见北疆文化的时代新生······

近年来,呼伦贝尔市紧扣国家文旅融合发展战略,以“呼伦贝尔大草原”文化品牌为核心引擎,全力推动文旅产业从“流量增长”向“质量提升”跨越,大力推进“生态保护、文化传承、产业发展”协同共进,跳出“景观消费”的传统定位,用生态守护的诚意、文化传承的温度、体验创新的巧思迎接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游客。
2025年1—8月,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796.19万人次,同比增长7.05%,接待总量位居自治区第三;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501.92亿元,同比增长9.98%,旅游收入总量位居自治区第二,真正实现“流量”变“留量”,“人气”变“效益”。
国庆假期前三日,呼伦贝尔旅游市场火爆,国内游客接待量超过全区平均水平。10月4日,记者从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获悉,10月1日—3日全区累计接待国内游客929.44万人次,同比增长4.59%;实现国内游客总花费66.09亿元,同比增长5.14%。其中,呼伦贝尔市接待国内游客61.97万人次,同比增长10.54%。10月3日当天,全区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44.53万人次,同比增长10.69%;实现国内游客总花费24.69亿元,同比增长11.17%。其中,呼伦贝尔市接待国内游客22.70万人次,同比增长18.35%。
呼伦贝尔的文旅实践不止于“数”的增长,更见于“术”的精进;不止于“游”的体验,更归于“心”的治愈,在品牌塑造、产业融合、市场拓展中交出亮眼答卷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文化为脉筑根基品牌焕彩耀北疆一方水土育一方文化,一方文化兴一方产业。呼伦贝尔深植北疆文化厚土,以守正创新之力,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新生。

以“根”塑品牌,文脉传承见深度。作为生态保护与北疆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,呼伦贝尔发挥生态资源优势,立足深厚历史文化底蕴,围绕打造“区域主导产业新高地”总体目标,扎实做好文旅项目建设和品牌培育提升工作。“呼伦贝尔大草原”文化品牌,将草原生态与民族精神相融合,成为展示北疆风貌的重要名片;“守望相助”党建品牌,生动诠释各族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,团结一心、互帮互助、荣辱与共的深厚情感;“融合之路”文旅品牌,深挖拓跋鲜卑南迁融入中原文明的历史脉络,通过打造国家级精品旅游线路,串联文物遗迹、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,让“多元一体”的文明基因可感可触。

以“声”传品牌,传播出圈显广度。“这就是呼伦贝尔”大型全媒体传播活动,全网传播量超8400万次,让草原的风、森林的绿、冰雪的洁走向全国;“呼伦贝尔大草原·探城”“思想草原”等25个文化专栏,发布稿件1700余篇,将敖鲁古雅使鹿部落的神秘、蒙古长调的悠扬,化作触达人心的文化符号;赴北京、上海、洛阳等地开展文旅推介、展览展演等106场,围绕“歌游内蒙古”品牌建设,精心推出文旅体商106项主题活动,让“呼伦贝尔大草原”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。


品牌的落地生根,最终体现在城市文旅场景的细节提质中,伊敏河变身“城市文旅会客厅”,小木屋串联全域风情。作为城市文旅提质的标志性工程,伊敏河景观带及沿河文旅小屋建设实现“生态颜值”与“文化价值”双提升。项目总投资近5000万元,24座可移动装配式文旅小屋沿河岸错落分布,集中展示14个旗市区特色。海拉尔“往日时光”小屋展销优质农畜产品,满洲里驿站推出俄式西餐体验,牙克石驿站陈列滑雪装备与林间美食,额尔古纳主题小屋可于木刻楞建筑中静静翻阅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······“一屋一特色、一廊串全域”的模式,让游客在漫步间尽览呼伦贝尔多元文化,也让文旅服务更具温度。
文体赋能破壁垒文旅融合开新局以赛事点燃激情,以IP撬动市场。今年以来,呼伦贝尔市锚定“以赛聚客、以赛促游”目标,成功承办多项国字头体育赛事,更以“体育+”“综艺+”打破“季节限定”,推动文旅消费从“一季热”迈向“全年火”。

2月21日,2025·中国汽车场地越野(冰雪)锦标赛在伊敏河道开赛,18支车队、110辆赛车冰面竞速,引擎轰鸣与观众呐喊交织,大批游客慕名而来,为冬季文旅注入强劲活力;7月11日,2025年全国青少年女子冰球锦标赛(U18) 在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圆满收官,赛事既助力青少年冰球运动发展,也吸引众多冰球爱好者与游客走进呼伦贝尔;9月7日,2025—2026赛季中国女子冰球职业联赛(呼伦贝尔站)启幕,不仅让“十四冬”后的冰雪运动热度持续攀升,更让“中国冷极”的品牌标签愈发深入人心。
此外,2024—2025赛季全国冰壶冠军赛上,36支队伍、135名运动员展开“冰上博弈”,既让大众领略高级别冰壶赛事的优雅与智慧,也带动场馆周边文旅业态升温;2025年全国男子曲棍球锦标赛落地“曲棍球之乡”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,赛事与达斡尔族民俗文化深度融合,游客观赛之余可体验传统曲棍球制作、观看非遗表演,让赛事成为触摸民族文化的窗口;8月23日至24日,2025年“李宁·红双喜杯”中国乒乓球协会会员联赛(呼伦贝尔站)开赛,既是乒乓球爱好者的盛会,更实现“全民健身”与文旅的深度绑定,外地选手赛后游览莫尔格勒河、参观历史博物馆,为城市文旅增添新活力。


除了赛事IP的强力引流,综艺IP同样成为呼伦贝尔文旅传播的强劲助推器。《乘风2025》草原总决选直播中,叶童、王珞丹等嘉宾与草原共舞,尽显豪迈与自由,让呼伦贝尔在社交平台热度飙升,唤起大众向往;《听,谁在唱歌》于适、胡海泉与杭盖乐队共谱草原乐章,嘉宾深入体验蒙古族文化,节目短视频广泛传播,让草原之声传遍大江南北;《一路繁花2》首站落地呼伦贝尔,张柏芝、刘晓庆等嘉宾走进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,通过镜头展示馆藏与历史文化,引发观众兴趣,使博物馆成为热门打卡点;俞敏洪“俞你同行”直播探访莫尔格勒河、敖鲁古雅使鹿部落,生动讲述与优美画面让观众身临其境,既推广了小众特色文旅资源,也推动相关线路热度上涨,带动游客追求深度体验。

赛事聚客、综艺传声的效应持续发酵,呼伦贝尔不再是单一的“季节限定”目的地,而是全年可游、全季可玩的文旅新选择。文体旅融合既激活了生态、文化、体育的叠加价值,也让呼伦贝尔的品牌形象更加鲜活立体,为文旅产业发展开辟了全新路径。
北疆四季皆盛景热忱服务盼君至时序轮替,秋染林海、冬覆草原的呼伦贝尔,正以更丰富的业态、更优质的服务,续写文旅融合新篇。今年秋冬,我市将以“预热宣传+政策引导”双轮驱动抢占市场,重点策划推出一批凸显地域特色、文化底蕴深厚的高品质秋冬旅游线路和冰雪赛事活动,以线路串联地区、以活动提升线路,促进文旅资源高效整合与区域联动,形成从点上精彩突破、线上有机串联到面上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,让“说走就走的呼伦贝尔之旅”更便捷、更实惠。
在品牌塑造与体验升级上,呼伦贝尔将积极拓展“旅游+”融合发展新路径,持续释放“文旅+体育”“文旅+节庆”的融合势能。9月25日,呼伦贝尔市秋冬季旅游新闻发布会召开,明确呼伦贝尔将坚持以“呼伦贝尔大草原”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,深度融合“守望相助”党建品牌内涵,着力擦亮“融合之路”文旅品牌,重点打造“两条主题自驾线路”和“三大品牌冰雪活动”,围绕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旅游要素,深度整合摄影、体育赛事、研学教育、特色美食、文创购物、蒙医蒙药、民俗文化、艺术演艺等优质资源,系统性推出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的秋冬季旅游产品矩阵。精彩纷呈的秋冬文旅“菜单”,涵盖4条主题旅游线路和69个特色文旅活动,从秋到冬不重样,周周有新意、月月有惊喜。

与此同时,2025年秋冬季拟举办各级各类冰雪类赛事活动74项,从专业竞技到全民参与,预计将吸引60万人次投身其中,有望拉动消费超3亿元,让“冷资源”真正转化为“热产业”。2025—2026赛季中国杯速度滑冰联赛第三站、第四站、全国滑冰U系列中学校际联赛(速度滑冰)第一站等国家级赛事,在专业竞技与大众参与的互动中点燃冰雪激情;大众冰雪季系列赛事活动,延续全民冰雪狂欢热潮;冰雪那达慕、冬季英雄会等特色活动常态化运营,游客置身零下30的雪原,可观赛马驰骋、赏冰雕雪塑,亲手体验“泼水成冰”的浪漫,沉浸式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。
不止于赛事与节庆,呼伦贝尔更以游客需求为导向,推动文旅服务与业态系统提升。分三批次投放文旅消费券、商贸领域多批次消费券,让吃喝玩乐都能尽享实惠;市场监管、文旅、公安等部门协同发力,严打“不合理低价游”,全力守护游客安心旅程。景区业态焕然一新,冰雪娱乐设施全面升级,在夏季“伊敏河文旅长廊”示范带动的基础上,升级打造“伊敏河冰雪嘉年华”项目,有效联动自治区冰雪运动基地、苍狼白鹿冰雪运动基地、“两河圣山”等资源,集中力量建设集观赏、体验、休闲于一体的“城市冰雪会客厅”,满足不同群体的深度体验需求。

从伊敏河文旅小屋的“微景观”到综艺IP的“大流量”,从国字头赛事的“高规格”到民宿服务的“小温暖”,每一项举措都紧扣游客需求与地域特色,让呼伦贝尔的热情不仅体现在草原的辽阔、冰雪的纯净,更体现在“来了不想走、走了还想来”的细节里。
去年,呼伦贝尔市专门出台《呼伦贝尔“宠客”十项举措》,始终坚持用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暖心服务为游客的旅程保驾护航。自驾游客不熟悉路况首次违规可享“首违免罚”,不必为无心失误影响心情;商家全部明码实价杜绝欺客,让消费更安心;全域便捷如厕,解决出行“方便”难题;场馆延时开放、景区推出多重优惠,满足不同游客的游览需求;“指尖上的呼伦贝尔”实现信息一键查询,行程规划更省心;投诉“有呼必应”、应急服务随时待命、志愿服务随处可见、行驶停车优先保障,方方面面的贴心,只为让每一位游客在旅程中卸下顾虑、安心畅玩。
从草原盛夏的碧涛到林海金秋的彩叶,从寒冬雪原的银装到民俗文化的烟火,呼伦贝尔的文旅故事,始终贯穿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底色,承载着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内核,书写着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担当。如今,这片北疆沃土正以秋冬为序,将生态之美、文化之韵、运动之趣、服务之暖融入每一段旅程,既邀四海宾朋共赴“四季皆景、全域可游”的文旅之约,更在探索中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、可借鉴、可推广的“呼伦贝尔方案”。
《“两个率先”做引领 全域协同促发展——聚焦呼伦贝尔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一线收获》系列报道总策划:张红杰总监制:苏风宁 张晓琦监审:康健 郭悦文字:阎蕾海报制作:何凯主编:周晴美编:崔雪莹